彭高峰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视察广东时对广州的殷殷嘱托。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立的第一年。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机构改革后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作为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机关和重要支撑职能部门,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规划和自然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
彭高峰表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今后将聚焦老城市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重点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思路。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规划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
要更加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继续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规划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全系统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使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厚。
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
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自然资源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聚焦自然资源重点领域,聚焦服务对象关注的痛点难点焦点,加大土地征收储备、执法监督、不动产登记、行政审批等廉政风险防控力度,营造规划资源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着力推进模范机关创建
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形成全系统党员干部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打造全面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弘扬担当作为之风,营造选人用人良好政治生态,培养造就一支既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又具备忠诚干净担当品质的高素质规划资源干部队伍。
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助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要坚持规划引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对广州的发展定位要求,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科学规划空间开发保护利用格局,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职能,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化完善科学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广州作为全国首个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城市,将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保护传承广州的自然禀赋、人文脉络,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底,形成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交通网络为骨架,多点支撑的网络空间结构,科学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深度参与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广州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建成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广清城际、广中江高速、南沙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交通体系。加快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四核十三节点”规划建设,前瞻性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双十字”铁路、香港直达广州市中心高铁通道等规划研究,推动广湛、广河、广永、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全方位推进区域一体发展
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支持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推进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建设。加快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广佛合作试验区、广清产业园、广清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合作平台。
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论述上来,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集约开发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全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各项工作改革创新发展。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发展底线,科学管控城市规模,控制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1/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优化乡村建设规划用地程序,加强用地指标保障,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专项安排不少于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振兴项目。
核实人地房及自然资源家底
坚持三调“摸清家底、服务管理、支撑决策”的定位,全面开展全域数字化现状、产业布局、地质状况、地下管线以及“四标四实”等调查工作,核实现状人地房关系,科学评估人口需求与空间资源配置、设施承载力的匹配程度与变化规律。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制定《广州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试点登记实施方案》,加强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河湖水系、湿地资源、海域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全要素管理,探索统一实现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
推进重点生态区域提升改造
加强对公共绿地规划和管控,开展白云山、越秀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整治行动。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拆、控、建三大方面工作,擦亮广州城市花园名片。推进海珠湿地、流溪河等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开展全面剿灭黑臭水体作战行动,实现水清岸绿的城市建设目标。
推进海洋管理工作和地质环境保护
制定落实国发24号文的实施方案,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推进国家海洋督察整改。深化广州市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成果运用,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保护和利用规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工作,加强矿山开采动态监管和巡查监测。
四、转变用地发展方式,积极释放国土空间资源潜力。
要紧紧围绕提高土地保障水平持续发力,强化规划对城市更新的统领作用,落实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补齐短板,预留发展空间,实现更新和土地储备双轮驱动。
推动土地资源配置优化转型
制定“锁定总量、盘活存量、精准调控、提质增效”的土地利用策略,做好土地储备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管理,统筹安排各类型用地指标,保障重大产业、重点民生、市政基础项目及其留用地、安置地新增用地指标需求和用地需求。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持续激活发展新空间,增加优质空间有效供给。
加快推动成片连片改造
按照《广州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分类分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推进棠涌、石壁等重点功能片区成片连片更新改造。允许旧城连片改造项目由政府作为征收主体,允许未纳入标图建库的建设用地及现状建筑结合“三旧”政策进行合理补偿,可按照“价值相等、自愿互利、凭证置换”的原则进行土地置换。
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
探索划定工业产业区块,做好产业业态规划布局,加强产业策划研究,分类差异化推进,调动村集体、街(镇)、市场主体参与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积极性,促进低端低效产业转型升级。2019-2021年,村级工业园计划改造提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
五、以人民为中心,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人民为中心做有温度的规划,使人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我们始终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政策措施的根本要求。
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传承城市基因,彰显本土特色,深入开展沙面历史文化街区等品质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推动南粤古驿道、“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等试点项目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
依托“多规合一”管理平台,以“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指标,在2018年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并推动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专项行动
加强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大力推广“不动产e登记”服务,增加“零跑动”和“不见面审批”业务。通过信息共享利用,便于企业、群众同时申请纳税、不动产登记、供电供气供水、户政等手续,避免“来回跑”“多头跑”,不断增创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彭高峰满怀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州提出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出新出彩”,为广州新时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最后,彭高峰表示,2019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做好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把广州建设成为繁荣开放国际都市、云山珠水吉祥花城、岭南魅力文化名城、包容共享幸福家园做出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