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发布
琶洲往事(上) 丨 郑氏宗祠的百年荣光
来源: | 作者:pmo6f928b | 发布时间: 2020-04-07 | 113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又是一年清明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省民政厅发出倡议:全社会从疫情防控大局出发,携起手来,共同行动,从家庭做起,选择居家追思、文明祭扫。

    琶洲新村积极响应号召,取消了线下祭扫活动,居家追思先辈。在此,我们推出《琶洲往事》,分上下两集,介绍琶洲新村郑氏宗祠与天祥徐公祠的百年文脉和荣光。

    “祠堂在,家族在;祠堂没,家族散。”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中遥寄对祖先的思念、对宗族的敬重,感恩当下拥有的美好生活。


古往今来,窥古鉴今

    在琶洲新村牌坊附近,很容易就能找到郑氏宗祠的所在。青砖灰瓦、雕龙画凤的岭南古建筑坐落于琶洲新村的牌坊门口,背后是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这座散发出与周围截然不同的安静和肃穆的古建筑,便是琶洲郑氏村人为纪念先贤、传承后代而修建的郑氏宗祠。
   

    琶洲村郑氏祠堂有着它的特殊之处:在数百年的社会变迁中,只保留下一座门楼,中堂和后座都已被摧毁。2010年琶洲村整村改造启动,十分注重保留历史古迹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保利,与村民协商一致后决定,重建郑氏宗祠,还原它数百年前光彩照人的一面。

    只有一座门楼,复建如何进行?保利十分尊重郑氏族人对于这片热土的情感,以及流淌于族人血液内的宗祠文化,充分听取村民的意愿和相关古建单位的建议后,出具了郑氏宗祠的复建方案:由郑氏宗亲会主导,保利协助、岭南古建筑学院设计,宗亲会自主选择古建单位进行施工,复建费用全部由保利承担。

复建进行


    按照“以古修古、原样复建”的原则,祠堂历时一年多的施工,于2012年竣工。它坐北朝南,面向新港东路,背靠琶洲新村回迁房,门前自带风水池和广秀广场。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的美学风格在这里完美融合,琶洲旧改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郑氏宗祠的大门口抬头看,牌匾上书 “郑氏宗祠”四个大字,墙头、牌匾、窗花上均以金箔装饰。大门前石鼓两座,门楼恢弘大气,两侧的对联上书“荥阳绵世泽,琵琶振家声”,正道出了郑氏的家族渊源:生于河南荥阳,落户广州琶洲。

    祠堂内,郑氏宗亲们在此相聚笑谈;祠堂外,正值放学时段的幼童们在广场上追逐打闹,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为祠堂带来不一样的勃勃生机。

    郑氏宗亲会的会长郑锦桓(桓哥)和副会长郑国麟(麟叔)为我们介绍了郑氏祠堂的历史和渊源。

百年祠堂,百年记忆
    2013年1月7日,琶洲村回迁地块进行了隆重的郑氏宗祠落成、启用仪式。郑氏宗亲们为了庆祝宗祠复建完成,筵开百席,不少数十年未曾返乡的郑氏宗亲回家一同庆贺。

复建前的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落成

    琶洲村郑氏宗祠,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堂号垂裕堂。据麟叔介绍,郑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至清朝进而扩建,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祠堂为典型的岭南古建筑风格,有三进格局。
    祠堂的“一进”,左右两边分别供奉着郑成功和郑板桥,精致的壁画一直延伸至墙壁的尽头,画中笔精墨妙的山水和惟妙惟肖的人物仿佛都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左右两边的厢房摆放了麻将桌、乒乓球台等娱乐设施,供村民们休闲使用。
 
     二进是宽阔的“垂裕堂”,堂内挂满了对联,桓哥介绍,中堂内的对联均为兄弟村所赠。中堂内有一幅屏风,上面刻画了精致的梅兰竹菊,均以金箔装饰。三进享堂高悬皇帝御赐的“还金远报”的牌匾,“这个牌匾来头可不小。”桓哥笑说。
     据记载,迁居琶洲后,广秀公的父亲汉章公在广州白云山拾获了两百两银子,汉章公在原地守候了三天两夜终于等来了失主,失主万分感谢要以一百两银相赠,正直不阿的汉章公严词拒绝:“如果仅仅为了贪图赏钱,我岂会在此等候数日?”皇帝得知此事,以还金远报牌匾表彰汉章公。

复建不易,历经坎坷
    身处如今富丽堂皇且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郑氏宗祠,很难想象当初复建时只剩下一座门楼的破败景象。在桓哥看来,复建宗祠是难上加难。“相当于要凭空复建出中堂和后座,不仅难度非常大,施工成本也非常高。”

    复建后的郑氏宗祠,原貌还原了门楼,祠堂内的雕花梁柱使用的是从东南亚进口的菠萝格木,“这种木头白蚁都不会侵蚀,能够保持几百年不变。”桓哥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祠堂内所使用的的青砖,都是琶洲村拆村时保留下来的“百家砖”,每一块都记载着郑家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变迁。麟叔表示,青砖的使用并不简单,“要让每一块砖的大小相当,就必须用大青砖进行切割,再经过水磨,砖块就变得整齐划一,我们现在看着很舒服和谐的墙体就是这么来的。”

 



    麟叔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祠堂三进内,指着摆放于牌位前的几张八仙桌和木凳说:“它们全都大有来头。”这些并不起眼的桌椅,上面刻画着郑氏宗祠的堂号“垂裕堂”,原来它们均是用旧祠堂仅剩的材料,专门请木工师傅制作而成。“这些柚木,有钱都买不到了。”桓哥说。

    牌匾、门楼、八仙桌......这是郑氏宗祠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文物。年久失修的郑氏宗祠,如今已恢复了昔日的光彩,门楼牌匾的金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感谢保利留住了我们的根。”

    保利充分尊重村民们的意愿和传统文化,传承保留了文脉和历史文物。郑氏祠堂就像琶洲村历史发展的见证者,见证着村民们享受旧改的成果、安居乐业。

    保利还为琶洲村民构建“世代无忧体系”:物业经营有度,集体物业每年为村民带来约2亿元的收入;名校成功进驻,引入九年一贯制的执信中学,高质量师资助力下一代成才;居住环境改善,小区内道路规划整齐有序,环境焕然一新,街坊邻居其乐融融……


    经济基础有保障,村民们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如今祠堂已成为康乐中心,村民们业余时间在此打乒乓球、练习书法、作画等等,为祠堂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作为城市发展的背后力量,保利始终秉承着为村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初心,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保利城市更新 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 广悦助力增城区永宁街简村村旧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区顺利奠基
  • 越秀地产与广州地铁合作:未来5年项目将覆盖广州30个地铁站点
  • 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 交流活动 | “产城融合·活力湾区”城市更新文旅产业交流分享会圆满举办
  • 交流活动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转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 城市更新力度空前!广州两天内发布5条城市更新招标公告
  • 我国首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团体标准发布
  • 走访活动 | 今日走访理事单位——广州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