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发布
城市微改造的广州荔湾样本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号(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pmo6f928b | 发布时间: 2021-12-21 | 1533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改造让荔湾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从十几年前筹划永庆坊片区改造,到如今永庆坊二期改造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回忆这些年永庆坊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参与改造工程的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感慨万千。和所有参与改造的工作人员一样,江伟辉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城市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作为广州的老城区,荔湾区拥有全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14片,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荔湾区保护范围面积占全市的34.8%。

  然而,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历经沧桑的老街区不免衰落。日益破烂的街巷、日渐嘈杂的环境和跟不上时代的基础设施,让一度辉煌的历史街区“垂垂老矣”。

  作为城市核心区的老城区,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塑老街区成为荔湾区的历史使命。

  2021年10月,广州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获得建筑领域大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荔湾区的另外一个重点项目泮塘五约,也入选2020年广东省“三旧”改造优秀案例。


  

  改造后的永庆坊


  荔湾区是如何运用“绣花功夫”,让老街区的人居环境实现飞跃性进展,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微改造留住记忆与乡愁

  江伟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永庆坊一带的改造规划,几经变革。

  “从2007年开始,广州市就准备对永庆坊这一片区改造,因为当时这个片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危房。但我们前前后后上报了6轮规划,都没有获得通过。”江伟辉回忆。

  彼时,不少城市对于老旧街区,都采取了直接拆除重建的策略。

  “拆除重建固然省时省力,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历史街区,因此格外慎重。第一次思路重大转变,是从拆除到保护的转变。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教授团队当时提供了重要建议。”江伟辉说。

  2011年6月,恩宁路改造规划在广州市规委会上全票通过,摒弃了全拆思路,提出了通过保护骑楼、复建河涌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旧城区历史文化的保护。荔湾区也提出,要在老城区做减量规划,不再大拆大建。

  “我们走访也了解到,不少街坊同样希望保留原有街区,他们中很多人同样不愿搬走。直到今天,在改造完成的永庆坊街区,还保留了原有约30%的居民。”江伟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月,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正式挂牌成立,将“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和统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职责一并纳入,在国内属首例。

  修旧如旧,成为新的考验,

  据悉,在修缮过程中,荔湾区最大限度保留原有街区的肌理格局。

  一方面修缮传统建筑,对历史建筑进行勘察评估,对建筑构件残旧、外墙脱落等不同情形,采取相应的修缮方案;另一方面,保留原有古木古树,整合并新增植物种类,丰富绿化景观层次。

  永庆坊主创设计师宋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他最终为永庆坊保留了最初的规划设计。在宋刚设计中,老街形制、岭南建筑民居空间肌理不变,强化了整体风貌特色,让“旧”和“新”有机结合。整体的改造设计以修缮提升为主,而不是“保留”或“修复”的一刀切处理。


  

改造后的永庆坊


  “希望项目成为有城市生活,有充实业态的街区,而不是一味复古的空壳。”宋刚说。

  和永庆坊街区类似,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拥有900多年历史,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的保留了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朴素风貌特征的多姓宗族共居乡村聚落。


  

改造后的泮塘五约


  2016年,泮塘五约改造项目列入广州首批微改造项目清单,荔湾区同样采取了以“保留”为目的的城市更新策略,探索形成了“古村+文创”的新模式。

  人居环境现代化

  旧街区的格局保留下来,仅仅是微改造的第一步。数百年的历史街区,饱经沧桑,改造前,街区内不少基础设施,不但早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江伟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消防隐患是其中最为棘手的。“部分街巷过于狭窄,甚至消防车都开不进来。不少现代化街区中使用的消防措施,根本无法复制到历史街区的改造中。”江伟辉说。

  旧街区改造之后,势必会涌入更多的人流,原有的消防承载能力将面临更大的考验。而如何让老街区适应现代化的使用要求,考验着微改造团队。

  江伟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永庆坊一期项目在微改造时,根据小街区小尺度小空间的现状,配备了多个小型消防站,与此同时还打通了两条消防通道,开通了智能城市监测并培训了相关人员。他说,这些功能都补充进来之后,街区整体消防格局得到了全面的改善。

  同样,在泮塘五约改造过程中,保留历史街区原貌与现代化设施的搭建,同步进行。过去,社区原有强弱电线路在空中相互搭设,如“蛛丝盘踞”,线路乱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在工程施工期间,泮塘五约街区同步进行了“三线下地”改造。街区与设计单位策划出“归整共缆、全面下地”的弱电三线下地整治方案,新网络系统线路下地更换原有线路的同时,同步剪拆架空弱电线路。改造后,现有弱电用户和将来潜在用户,可以通过单一共缆网络系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由选择接入的网络营运商,从源头克服了线路乱拉的问题。


  

改造后的泮塘五约


  “老街区还缺乏适应现代生活的设施。比如在改造原有电影院时,我们增加了300个停车位,适应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江伟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了解,在荔湾区老旧街区改造过程中,多个适应现代化生活的社区集市、老幼活动中心、便民公厕、医疗站点、邻里花园被建立。

  “旧瓶装新酒”式复兴

  修旧如旧的同时更新基础设施,让老街区一步步复活。但想要让老街区复兴,却还需更多努力。

  “历史文化建筑如果仅仅强调保护,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让这些建筑活化利用起来,在饱含历史文化的空间中延续生活,才能真正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旧瓶装新酒’就显得非常重要。”江伟辉表示。


  

改造后的永庆坊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杨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泮塘五约改造活化项目中,“提升业态,兴业留人”也成为关键所在。

  “在联系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广州本土的艺术家对历史街区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进驻泮塘五约开工作室。”杨伟表示。

  在大力吸引的政策下,一大批广州本土艺术家进驻泮塘五约。

  如今的泮塘五约,随处可见艺术家工作室。1200独立书店、国际青年旅舍、茶艺文玩、文创集市、livehouse、摄影设计等多种多样的文化业态,为老街带来全新活力。


  

改造后的泮塘五约


  杨伟介绍,目前街区已进驻50多家文化类经营主体。

  同样,在不到3公里外的永庆坊,一条非遗文化街聚集了包括广彩、珐琅、醒狮等10家代表地区文化特色的非遗大师工作室。永庆坊也开启了广州首个非遗街区。

  杨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留下历史街区仅仅是第一步,在历史街区中将优秀传统习俗发扬光大,是给老街区带来新活力的另外一个着力点。

  据悉,改造后,泮塘五约街区举办了“迎春水上花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龙船鼓”“七月七,敬魁星”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举办“云上西关 秀美泮塘”线上迎春联欢会、“云相约、逛老街、寻年味”线上直播、广州首个历史文化街区“长约宴”等活动,创作首个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题背景的原创歌曲《泮塘之约》《游西关》,累计吸引群众参与量超过1200万人次。


新闻推荐

  • 广悦助力增城区永宁街简村村旧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区顺利奠基
  • 越秀地产与广州地铁合作:未来5年项目将覆盖广州30个地铁站点
  • 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 交流活动 | “产城融合·活力湾区”城市更新文旅产业交流分享会圆满举办
  • 交流活动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转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 城市更新力度空前!广州两天内发布5条城市更新招标公告
  • 我国首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团体标准发布
  • 走访活动 | 今日走访理事单位——广州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