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的通知
来源: | 作者:pmo6f928b | 发布时间: 2022-09-15 | 5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30日

广州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工信产业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城市产业空间革新,推动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助力珠江沿岸地区奋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集中承载区和高质量发展带,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注入新动能,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带中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的产业规划、招商导入、项目管理及产业协同发展等主要任务。产业园属地区政府在本导则指导下,结合实际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构建珠江沿岸地区高端产业承载空间。

  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分别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产业园、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鱼珠湾商务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分布于珠江前航道、珠江后航道、珠江西航道两岸以及珠江出海口区域,涉及越秀、天河、荔湾、黄埔、海珠、番禺、白云、南沙8个区,总面积约81.87平方公里。


第二章思路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三条主要思路。按“鼓励发展+审慎导入”的模式引导珠江沿岸地区产业发展方向,明确鼓励发展的主导产业,提出产业发展审慎导入方向建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本原则。遵循数字经济引领、产业链群联动、集约集聚发展、创新要素协同、绿色低碳提升的基本原则,着力构建珠江沿岸地区协同高效、市场活跃、要素齐备、量质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依托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产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和提质增效的主要路径,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珠江沿岸地区发展的赋能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以链群联动为支撑。以“链长制”为抓手,促进珠江沿岸地区产业从集聚化向集群化发展跃升,加快形成“链式整合、集群带动、协同发展”新格局。

  ——以高质高效为导向。以系统化思维谋划珠江沿岸地区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投资水平,推动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协同为驱动。增强珠江沿岸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互促进,催生新发展动能。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重大技术攻关和各领域应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第四条产业发展目标。到2023年,属地区政府“一园一策”高标准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发挥“链主”企业生态主导效应,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园区主导产业。到2025年,建成一批空间布局合理、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主导产业突出、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的高端产业园区,力争打造2个营收(产值)千亿级及若干百亿级园区,使其成为我市“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造数产融合标杆城市先行区。


第三章产业布局与产业导入

  第五条根据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的空间格局及各片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引导推动各片区差异化协同发展。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方向,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产业共进,构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高端商贸业,建议审慎导入食品、家具、造纸和纸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环节(研发、中试、设计、营销、财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除外),确需导入生产制造环节的,应深入评估环保、安全、交通等方面影响,充分研究论证其可行性,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促进产业统筹发展。

  推动12个滨江高端产业园与珠江沿岸其余25个价值园区联动发展,鼓励珠江沿岸的食品制造、船舶制造等传统老旧工厂加快改造提质增效。支持“工改新”等产业用地新模式,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引入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支持建设现代都市工业产业园。鼓励建设综合智慧能源,提高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位于白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西北侧,面积约3.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云计算、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科技服务、数字交通、数字传媒等产业,打造信息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及研发区,推进成片连片更新改造,加强与佛山南海的协同发展,以及与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的互动发展。

专栏 1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

思路目标:聚集和培育一批占据制高点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打造“数字中国”实践高地。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等产业,加强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5G/6G 网络技术、量子通信技术、IPv6等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发及应用。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数据产学研城创新基地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云计算、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产业进行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按照起步发展阶段(2019—2023年)、提速发展阶段(2024—2026年)、跨越发展阶段(2027—2030年)的计划,整合资源,连片开发,合理布局,有序导入,建设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推进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西区)建设,建成世界一流数字产业园区。


  ——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产业园。位于白云区西南部,面积约6.04平方公里。聚焦打造数字经济(研发中心)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商贸服务中心,推进园区及周边连片更新改造,形成“一带三区”(即珠江西航道发展带、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产业区、在线新经济产业区、数字商贸产业区)总体规划发展布局。

专栏 2  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产业园

思路目标:以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引擎,推动智能汽车、云计算及物联网等领域研发,加速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广州各产业应用,激发珠江西岸片区发展活力。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围绕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在片区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5G、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5G、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进行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近期目标(2022—2025年),土地整理全面铺开,发展空间大范围拓展,华为广州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园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不断提升,智能汽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企业加快聚集;远期目标(2026—2030年),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成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区域。

  

  ——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位于荔湾区白鹅潭片区,面积约1.56平方公里。依托珠江和园区内部现有河涌水系,结合聚龙古村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聚龙智谷,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总部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

专栏 3  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

思路目标:结合现有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适应超时空、数字化、智能化、共享经济的未来城市发展需求,计划2025年启动区全面完工、产业进驻、投入运营;将聚龙湾打造为市属国企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创新区、全周期管理示范区、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先行区,以及文商旅创居有机融合城市魅力区;至2028年, 全面完成聚龙湾项目建设。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要求,积极引进商贸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项目实施全周期管理,打造“文商旅创居”有机融合的城市滨水魅力区。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珠江太古商业项目等。

招商计划方向:“新贸易”“新总部”“新双创”“新时尚”,引入欧亚服贸企业中国总部、国际数字贸易平台、大湾区对外交往国际总部、国际智库、科技创新独角兽、文化创意企业、时尚与设计总部及全球定制中心等。

工作节点安排:近期完成白鹅潭城市展厅建设、首期启动区沿江段城市更新工作;计划2025年沿江34公顷启动区完成建设及招商工作。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面积约17.98平方公里。围绕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等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数字创意、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打造数字家庭、IC(集成电路)基地、健康产业基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等园区和中心,以及粤澳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器等产业发展平台载体。

专栏 4  广州大学城

思路目标:至2022年,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初步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孵化园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至2025年,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生态、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更加强大,新兴产业孵化培育能级显著提升,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至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成长性企业和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各高校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新交叉学科等优势,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和超200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资源,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娱乐创意、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项目、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创人才科技创新综合体等。

招商计划方向:国内一流的创业领军企业,高校具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际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运营团队。

工作节点安排:2022年,开展大学城规划优化提升工作,出台实施广州大学城品质提升计划,广州大学城青创汇全面开园运营;2025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学城园区建成一期并运营,创新创业发展空间超100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一批新兴产业孵化园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规划面积为12.29平方公里。依托广州大学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及高校研发优势,围绕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建立产业溢出承接链条,形成环大学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产业发展闭环,打造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专栏 5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

思路目标:发挥广州大学城的资源优势,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打造“四大功能”:珠三角国际科技服务辐射核心、华南国际科技合作之窗、全球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国际智能生态文化新城。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承接大学城科研功能及孵化成功产业外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广州大学城智慧谷项目、金域高端医检产业基地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项目、力合科创项目等。

招商计划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为主,针对行业龙头开展重点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2025年,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项目开发建设基本完成;2030年,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纳入东部莲花湾区规划工作全面完成,打造一批国际化创新示范高地和重点产业,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鱼珠湾商务区。位于黄埔区西南部,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发挥“黄埔临港经济区+第二CBD+数字经济”三大概念集聚优势,打造航运服务中心区、数字经济先行区、服务贸易创新区,形成引领湾区、辐射“一带一路”的高端港口经济圈。

专栏 6  鱼珠湾商务区

思路目标:2022年,加快保利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鱼珠湾海丝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至2023年,推动黄埔港一带连片更新,加快高端航运等产业布局;至2025年,加强岸线和腹地、空间和配套、景观和功能“三统筹”,加速建设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至2030年,打造新时代的全球创新港城。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运金融、智慧航运、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等产业,构建要素流动畅通、贸易顺通、创新链融通的高端港口,打造航运服务中心区、数字经济先行区、服务贸易创新区。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都市级黄埔湾商圈。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广州国际港航中心、保利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鱼珠湾海丝创新中心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总部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基建、高端商贸业、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科创文旅等进行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按计划推进保利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等项目建设,联动引进现代服务业、中高端航运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落户。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位于黄埔区西南部,面积约3平方公里。与珠江新城、琶洲联动,形成“黄金三角区”,建设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的航运数字港,实现港、城、岸一体化发展,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和世界一流滨水岸线,打造广州市总部集聚核心区。

专栏 7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

思路目标:2022年,加快黄埔国际邮轮城等重点项目建设;至2023年,推动岸线腹地城市更新和功能置换;至2025年,实现港、城、岸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核两翼”航运数字港;至2030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创新区、传承海丝文化的绿色人文城区,打造广州市总部集聚核心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产业,建设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的航运数字港,打造国际总部与产业金融中心区、黄埔会客厅。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黄埔国际邮轮城、中远海运大厦、广州港设计所大院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中高端航运服务业、邮轮游艇产业等进行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加快推进黄埔国际邮轮城等重点项目。加快土地收储出让。

  

  ——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位于黄埔区东南部,珠江沿岸区域面积约3.68平方公里。重点推动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日用化工、食品饮料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制造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支柱产业,加快智慧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推进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提质升级,争取“综保区21条”相关政策落地,有序拓展自由贸易功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创新智造区、智慧港区、产业服务区和自由贸易区。

专栏 8  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

思路目标:至2035年,合作园区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与香港及国际规则体系全面接轨,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更加活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制造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全球先进行列。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智造产业,加快发展智慧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全力打造广州黄埔综保区“保税+”产业。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穗港城项目、益海嘉里湾区新制造基地项目、保盈大道摩天工坊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项目、高新区集团总部大楼项目、综保区跨境产业园(晶东)项目、保税国际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项目等。

招商计划方向: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智造产业、“保税+”产业项目。

工作节点安排:按计划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建设;结合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部署,完成穗港智造合作区产业转型升级;筹备举办“智能制造产业论坛”;优化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深化监管体制创新,提升保税维修、保税研发、保税展示、跨境电商等保税新业态能级,力争拓展自由贸易功能。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位于海珠区北部,面积约14.9平方公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瞄准产业互联网、都市工业等产业方向以及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美妆等垂直领域,打造湾区产业互联网高地,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和人才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快产业互联网和都市工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研发+制造”“总部+分部”“品牌+代工”三种都市工业发展模式,将都市工业打造成为试验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专栏 9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

思路目标:至2025年,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技术和人才竞争力的全球性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重点产业方向及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终端与装备、高端软件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及车联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网络安全、数字会展、纺织美妆时尚、医药大健康等产业。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珠江科技创新园项目、海灏国际大厦项目、三七互娱广州总部大楼项目、省航运集团全国总部项目、丸美集团总部大楼项目、索菲亚全球发展中心项目、方所文化集团总部项目、名创优品国际总部项目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都市工业等方向开展招商。

工作节点安排:加快琶洲西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琶洲东区控规优化、土地收储工作。稳步实施都市工业“十百千亿”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1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释放超100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到2025年都市型工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广州国际金融城。位于天河区东南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定位为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

专栏 10  广州国际金融城

思路目标:发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及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将广州国际金融城打造成为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平台和新引擎。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数字金融,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区域型总部企业。发展数字文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和电子竞技项目。积极发展数字服务贸易,集聚一批行业性、区域性数字服务贸易品牌和龙头企业。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广州银行、华兴银行、汇金中心、产权交易广场、中国人寿、平安金融大厦、酷狗音乐总部大厦、尚品宅配总部大厦、金融城综合能源项目等。

招商计划方向:围绕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数字服务贸易、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机构或区域型总部企业。

工作节点安排:加快推动土地收储、出让以及重点项目建设。

  

  ——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位于越秀区东南部,面积约1.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新零售等复合业态,打造数字经济为核心的国际商务活力引擎。

专栏 11  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

思路目标:围绕数字文创内容生产、传播营销与消费的智慧媒体产业链,延伸发展包括数字文创内容创作、IP孵化、版权交易等数字文创产业和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未来城市产业。承接珠江新城外溢,发展金融、工程、咨询等专业服务,增强商务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商务区活力引擎。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数字传媒、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新零售等复合业态,支持发展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零售,扶持发展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与珠江新城全方位多层次联动发展。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五羊新城广场、南方传媒289艺术创意园、外商•琥珀广场、嘉盛大厦等。

招商计划方向:重点围绕数字传媒、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新零售等产业项目。

工作节点安排:优化广州五羊新城更新片区规划建设,提升新业态能级;结合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部署,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位于南沙区南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贯彻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与湾区共联,与科技共创,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化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联动湾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高科技企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培育区。

专栏 12  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

思路目标:对外错位竞争,对内协同融合,谋划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成长高地,重点发展高科技、创新转化、现代服务等产业。

重点产业方向及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元素合作,以精准医学、医疗信息化、生命健康等为主要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项目(计划):精准医学、南繁育种中心等。

招商计划方向:重点引进精准医学、医疗信息化、生命健康等产业项目。

工作节点安排:2023年底完成核心区一期建设并启用。

 

第四章产业载体与产业融合

  第六条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重大平台,推动珠江沿岸地区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全面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形成“一带两核十片”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条高质量发展带。以珠江为空间纽带,以数字经济为产业链条,串联沿江发展片区,加速一江两岸高端生产要素流动,打造展示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沿江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带。

  ——两个智核。以广州大学城、广州西岸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高端智核,依托科教资源及科研实力,强化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算法研究,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础平台和软硬件研发,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一批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联盟、产业基地。

  ——十个产业化片区。围绕分布于珠江两岸的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聚龙湾科创总部经济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起步区、鱼珠湾商务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核心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智能智造合作园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五羊新城创新活力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园等十个产业承载空间,加快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从技术到应用场景转化,推进人工智能、5G、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对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支持和引导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高端商贸业等领域企业落户珠江沿岸。加强资源、制度、产业、环境高效协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聚力打造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

  第七条构建产业链群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生态圈。推进“两化两业”融合。率先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文创、数字金融。在交通、教育、医疗、商务、政务等领域探索开展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共建应用场景,推动国内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新型智慧应用等成果率先落地。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以“链长制”为牵引,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较强的生态主导型企业、“链主”企业。加强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以行业自治为主、公共治理为辅的集群治理新机制。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第八条建设集约高效新载体,构建精细化、差别化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监管机制。坚持底线管控思维,加强产业区块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用地在园区总用地中的比例,严格限制产业用地调整为非产业用地。逐步实现滨江高端产业园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多规合一,统筹发展组团土地开发利用,搭建产业空间资源管理和供需对接平台,建立空间资源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把控建设项目准入,在土地供应环节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控制。完善“增存挂钩”机制,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各类低效存量用地。加强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管理,探索开展已供应产业用地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估。


第五章产业生态与产业服务

  第九条绿色安全发展。加强绿色低碳重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科学布局分布式能源站,加快充电桩、充电站、加氢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广绿色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和智慧灯杆建设,鼓励支持园区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引入智慧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开展智慧园区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完善各滨江高端产业园及周边区域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鼓励园区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构建多元化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布局建设绿色安全综合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内消防救援站点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第十一条加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育滨江自然生态本底,加强水环境治理,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强化滨江景观、休闲功能,统筹推进滨江高端产业园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宣传弘扬,以“绣花”功夫推进沿岸产业空间改造提升,彰显历史底蕴、焕发时代活力,建设更高品质的美丽珠江。

  第十二条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产业资源整合优势的市场主体,主导或参与园区的建设、改造和运营。鼓励引导国有企业、优质园区运营机构等成立园区载体建设基金,重点投入到园区开发建设及升级改造。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滨江高端产业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第十三条滨江高端产业园属地区政府按照本产业导则指引,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导入,并针对区内重大招商、重点项目等任务,明确年度工作要点、推进措施、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属地区政府的主体作用,市区积极联动形成合力。

  第十四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局会同各相关区加强对滨江高端产业园产业发展的跟踪调度分析,加大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运用,适时通报情况。

  第十五条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落实产业支持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环境营造与优化等事项。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导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附件:滨江高端产业园工信产业发展方向


图片



来源: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



新闻推荐

  • 广悦助力增城区永宁街简村村旧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区顺利奠基
  • 越秀地产与广州地铁合作:未来5年项目将覆盖广州30个地铁站点
  • 马兴瑞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 交流活动 | “产城融合·活力湾区”城市更新文旅产业交流分享会圆满举办
  • 交流活动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活动预告】“改革试点·创新共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试点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暨市城市更新协会会员大会
  • 【转载】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 城市更新力度空前!广州两天内发布5条城市更新招标公告
  • 我国首个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团体标准发布
  • 走访活动 | 今日走访理事单位——广州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